玄幻根源 细说远古的“盘古文化”
我们追溯盘古神话的根源时,“盘古”这个姓名出现的早晚,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关键在于盘古神话中所包含的“宇宙卵”母题,在中国文化史上的“根”究竟有多深。
说到盘古创世神话包含的“宇宙卵”母题,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太极阴阳宇宙观。因为易经的太极图的形状,正是一个“宇宙卵”。
太极圈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。圆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,白色的鱼象征着阳性,动态,代表天;黑色的鱼象征阴性,静态,代表地。二鱼形状一致,头尾相接形成妙合而凝的状态。古人从太极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道理,近人称太极为宇宙模式图。故“太极”一词,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称呼原始宇宙的代名词。
《易经》的卜辞里说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。所谓“易”就是变化。而这种变化之始开始于太极。太极生阴阳 ,阴阳生四时,四时生八卦;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,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自然万物皆来,自阴阳两种力量的运动与变化,而阴阳则包含于太极这个“宇宙卵”中。这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“天地混沌如鸡蛋”、“天地开辟阳清为天,阴浊为地”的思想完全一致。
太极图的来源,宋代哲学家邵雍介绍先天太极图来历时曾说:“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。后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。伏羲之易,初元文字,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。而天地万物之理,阴阳始终之变具焉。”可见,最早的先天太极图,就是一个“宇宙卵”包融一切,象征着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。盘古神话中的“宇宙卵”母题,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,从出土陶纺轮到伏羲发明太极图的传说,再到《易经》、《楚辞》和《淮南子》中的混沌阴阳观念,这个母题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传承,左右着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和发展。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,它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“根”。
盘古神话中第二个母题是“垂死化身”。盘古死后化身为宇宙万物,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神话也能见到。例如:巴比仑神话中说,天神马杜克杀孔狮身龙首女怪,以其尸体造成大地。印度神话中,诸神以夏普神的身体造成世界。北欧神话中说,最初,宇宙混沌一团,在广漠的太空中只有一个极大的无底洞,洞中不断喷出冷气,从中长出一个巨大的冰巨人,名叫伊来尔。后来,神与冻巨人展开激战,杀死了他,将他的尸体堵在无底洞上,以他的肉形成大地,血和汗形成海洋,骨头造成山,牙齿为崖石,毛发为草木。
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也采录到不少盘古神话。例如,在白、瑶等民族中,都有盘古化为万物的故事。在布依族中,开天辟地后化身为万物的是大神布杰;在彝族传说中,化生万物的民族祖先阿卜多莫。还有的民族认为天地万物是动、植物变的;布朗族有大神顾米亚杀死犀牛,以其尸体造天地的故事;哈尼族神话中讲,龙王送给神仙一条牛,神以这条牛的眼睛为日、月,牙齿变为满天星斗,将它四条腿变为东西南北四根顶天柱子,用它的眼光为闪电,皮为响雷,眼泪变露珠,鼻涕变雨水,气为云,血为彩霞。普米族的巨人简剑祖猎杀马鹿以造天地万物;彝族史诗《梅葛》中,创世者打死老虎,老虎死后化为天地万物。各民族的神话中都涉及与盘古神话中相同的母题,“垂死化身”。
盘古神话“垂死化身”母题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,这种宇宙观来自原始人的原始思维。自从他们意识到死亡之日起,就发现大自然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生死现象。在他们的眼前,太阳每天晚上死去,早上又复活;月亮在初一死去,在十五又复活;花草树木冬天死去,春天又复活……不仅自然万物在生老病死,而且还能相互转化。圆圆的蛋中,尸体会变成一堆土,土中又会生出一些野草或一棵树苗……种种死而复生的现象,使他们相信万物有不死的灵魂。而万物的变化,又导致了他们认为物体能自由变形的联想。在这两种原始信仰的基础上,“垂死化身”的母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初民的神话传说之中。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,是“垂死化身”母题产生的信仰根源。由于这种宇宙观的原始性和普遍性,很有可能导致各个民族自发地、不约而同地产生相类似的神话。
盘古神话的两个母题都带有普遍性,而盘古神话见于文献记载之上又比较迟,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个神话是从外国或少数民族传入的,是一种嫁接的果实。然而,如果我们从母题的特性出发来考察,就会得出一种新的结论。
“宇宙卵”的母题,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太极阴阳学说。“太极圈”与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图案一致,太极阴阳学的发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的《易经》,这个母题的“根”,完全是扎根在中国本土之上的。
“垂死化身”的母题,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“天人合一论”,也可追溯到先秦。《老子》中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他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性。孟子也认为天人相通,提出尽心知性论,认为了解了人性,也就了解了天。到汉代,董仲舒就直接将人与自然相比拟人。他将人身比作宇宙,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,颈以下象地。人有366个小关节,所以一年有366天。人有12个大关节,所以一年有12个月。五脏与五行相配,四肢与四季相配。最后他甚至直接说,人之所以与天相似,因为天就是人的曾祖父。上述这些思想都产生在徐整所记载的盘古神话之前,可见盘古神话的母题在中国有着深深的“根”,并非自来品。
天人合一的思想,源于远古神话中人神同形的信仰。在《山海经》中,到处可以看到自然神以半人半兽的面目出现。其中提到的山神,不是人面鸟身,人面牛身,人面羊身,人面蛇身,就是人身龙首,人身而羊角。这在南阳市出的汉墓石、砖画中也得到证实。创世神像的钟山之神烛阴,他的儿子名叫做“鼓”。今天见到的神话是古人从口头传说记下来的,“鼓”与“古”,很可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记音字。据《广博物志》引徐整《五运历年纪》:“盘古之君,龙首蛇身,嘘为风雨,吹为雷电,开目为昼,闭目为夜”。烛阴、鼓、盘古三者之间,从形象到本领实在太相似了。可见,即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,盘古的形象也有演化的踪迹可循。
盘古创世神话中的母题在中国的深根,也反映在它对中国古文化的深远影响之上。“宇宙卵”的母题,直接启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“浑天说”宇宙模型理论的创立,给古代天文学家制作“浑天仪”和观测、计算天文现象的方法带来了灵感。这些天文学理论与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,表明了盘古神话“宇宙卵”思想的本土性。从发生盘古神话的故事,到汉墓石砖汉画,直到东汉时期浑天仪的产生,都发生在一个地域内。盘古神话传说的故事在南阳郡的泌阳盛行。并有祭祀盘古的庙宇,汉墓汉画石像中记载着远古神话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“浑天仪”及其浑天说也都发生在南阳。不能说没有内在联系。浑天说与现代天文学中的“天球”概念及球面天文学相接近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“宇宙卵”神话与现代科学中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起源假说竟十分一致。根据大爆炸理论,宇宙起源于原始高密度混沌状态,然后发生大爆炸(约100—200亿年)形成四个时期:1、原始火球时期;2、辐射时期;3、物质时期;4、现在。它与“混沌----宇宙卵----天地开辟---万物化生”的神话创世顺序几乎完全相同。从《易经》到《周易》,古人把宇宙众多复杂的万事万物,按阴阳分为两类。阴阳,它是宇宙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,既对立又统一,相互依存的规律。《周易》是以八卦为主体,以六十四卦为经书,以信息预测而闻名,以有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。以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,1770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由八卦悟出二进制版,世界出现了计算机。1960年,生物学家受八卦启发研究出生物遗传密码。
由“垂死化身”而导出的“天人合一”论,成为我国道教的理论基础。道教的内丹养炼(即气功),将整个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宇宙。《黄帝内经》有“天地之间,六合之内,其气有九窍,五脏,十二节皆通宇天气”。人体是一个小天体,是个极为复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生物系统。人体具有电磁场、生物场、红外线、红外波等信息功能。
盘古神话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巨大影响,更在于“天地间人为贵”的人文主义倾向和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献身精神。人体既与天同,就有人命关天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”的告诫。而盘古竭尽殚精开辟天地,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的精神,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效尤。
“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到如今”。这句俗语说明,盘古神话今天已经顺理成章地登上中国创世神话的宝座,成为中国历史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话题。在世界各民族有关宇宙起源的种种解释中,中国的盘古神话,既与其他民族的“宇宙卵”神话有着共同的原始思维特征,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。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星辰创作 » 玄幻根源 细说远古的“盘古文化”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