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甄嬛传》背后的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
近来,随着电视连续剧《后宫·甄嬛传》的热播,引发出观众对后宫历史的诸多争议。比如,秀女进宫后是否统统被尊称为“小主”?皇帝可以在妃子住处过夜吗?滴血认亲在清朝是否曾被使用过?雍正皇帝有过龙凤胎吗……
历史上是否真有果郡王其人?果郡王是被雍正皇帝赐毒酒而死的吗?
剧情回放:果郡王与甄嬛上演了一段纠结又刻骨铭心的爱恋,最后果郡王被多疑的皇帝赐毒酒而死。
——史上确实有果郡王其人,他的名字叫允礼,是康熙帝第十七子,比雍正帝(康熙帝第四子)小十九岁。果郡王允礼英俊倜傥,人也聪明好学。雍正45岁即位,这年允礼22岁。康熙皇帝在位时允礼已经被封为果郡王了,雍正时延续了这个封号,让他掌管理藩院,就是有关民族等事务,两年后封为果亲王,掌管户部。雍正去世时遗旨允礼辅政,辅佐乾隆皇帝。允礼是在乾隆三年(1738年)死的,年四十二岁。乾隆帝还亲自去祭奠。允礼死在雍正帝死后三年多,所以他不可能被雍正帝赐毒酒而死。
皇帝和嫔妃用餐时是否使用银质餐具?皇帝用餐时是否每道菜皆由太监先试吃?
剧情回放:甄嬛和儿子被皇后设计下毒,结果,被果郡王的福晋误食而亡。
——皇帝吃饭用什么餐具,是经常有变化的,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有时候用银筷子,有时候用象牙筷子等。皇帝用餐之前一般是太监先试吃,但是妃子应该没有这个待遇的。妃子、特别是重要的妃子,单有饭房,没有每顿饭都由太监先试吃的规矩。
清代皇帝能在外留宿吗?
剧情回放:雍正皇帝去甘露寺进香,并在甄嬛处留宿。二人久别重逢,倾诉衷肠。
——清朝的皇帝有在宫外住宿的,如南巡、东巡、亲征等,都是要在宫外的行宫或御幄里过夜的。如康熙帝三征噶尔丹,出师到蒙古大漠、到克鲁伦河,有时就在荒野安营扎寨,临时搭建帐篷(御幄)而居住的。但是,清朝皇帝随便在民家留宿是没有的。至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难时的狼狈境遇,特别特例就不好说了。
皇帝可以在妃子住处过夜吗?
剧情回放:雍正到甄嬛住处求留宿,被“欲擒故纵”的甄嬛拒绝挡在门外。
——清朝皇帝一般不随便到妃嫔的屋里睡觉,而是妃嫔去皇帝寝宫。从雍正帝开始,她们先被传到养心殿后寝殿的东围房和西围房的侍寝值房,在那里等待皇帝点名。一般在晚饭后,皇帝将太监呈上的绿头牌,上面写着侍寝妃嫔的名单,由皇帝翻绿头牌,由被翻到的这位妃嫔侍寝。这位妃嫔到龙床侍寝后,要离开龙床,为什么呢?历史没有记载。这可能是:其一,为了安全,避免皇帝睡熟后遭暗算;其二,为了健康,避免皇帝夜里休息不好;其三,为了“工作”,夜里侍寝妃嫔卿卿我我、缠缠绵绵,会影响皇帝早上寅时(寅正四时)起床上早朝。
清朝是否有专门的“教引姑姑”?“小主”一词是否是当时的称谓?
剧情回放:秀女进宫之前,皆被安排了“教引姑姑”,指导宫中礼仪规矩,进宫后统统被尊称为“小主”。
——在清代文献和档案里,没有见过“小主”的称呼。是不是真有这种称呼,由于文献中没有记载,就不得而知了。至于秀女,进宫后要经过严格培训,首先宫规、内则,不仅有人讲,还有人带——“传帮带”。宫里规矩多着呢,不培训怎么行呢!譬如说有的宫女遇到疙瘩,一时想不开,想自杀,就有多种关于宫女自杀的规定。在屋里、在院里、在路上,不同地点、不同形式自杀,处理是不同的。特别是宫女自杀,家属连带,譬如有的流放关外,有的流放西北,都有具体规定。她们一进宫,就要告诫,要讲明白,让她们知道自杀的严重后果。这样可以教育为先,防范为先。至于礼仪,怎么站,怎么坐,怎么走,怎么端碗,怎么奉茶,怎么吃饭、怎么化妆,甚至怎么穿衣服,都有严格的培训。上各种课,教授礼仪、规矩还有简单的文化知识。
历史上雍正皇帝死于何因?这位皇帝是否疑心甚重并痴迷炼丹?
剧情回放:雍正在位后期,迷恋丹药,且越发多疑,最后被几位妃子所害,死在圆明园行宫。
——雍正帝大约在雍正七年前后,生过一场大病。后来身体就不大好,时常有病。晚年有人介绍道士给雍正帝。这些道士有时在圆明园炼丹药。雍正帝自己吃了丹药,觉得有点灵,就分赐给他的宠臣们,并要他们将吞服丹药的效果用密折奏报他。受赐的大臣,对这份浩荡皇恩,当然一律赞扬。这更增加了雍正帝吞服丹药的信心。雍正帝刚咽气,即位的乾隆皇帝,立即下令将圆明园的道士赶出,并告诫他们不许吐露宫中一字。当年还在圆明园查出几百斤炼丹所需的铅。但是,雍正帝的死因应该是多元的,丹药中毒可能是他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滴血认亲在清朝是否曾被使用过?
剧情回放:皇后唆使祺贵人,指出甄嬛儿子是与太医温实初私通所生,要求滴血认亲,皇帝应允。
——DNA是近代的事,用于查验血缘关系更是近些年的事。清朝雍正帝那会儿还没有DNA这回事儿,也没有什么滴血认亲的历史记载。而且清朝皇帝的妃子是不可能和太医私通的。平常御医是没有机会见到妃嫔的。御医给妃子看病是需要两个人同时在场的,而且御医根本见不到妃子的脸面,因为病床有帷幔遮挡。不仅见不到脸面和身躯,甚至都摸不到手,太医号脉是通过一根丝绳,间接将脉象传递给御医,不会直接摸妃子的手。
皇帝的妃子能够时常见到皇帝的兄弟甚至跟他们发生感情吗?
剧情回放:甄嬛和果郡王在圆明园和宫里多次偶遇、相见,产生情愫,后来甄嬛出家时在凌云峰决定私奔。
——清代宫规森严,戒律很多。王爷和妃子是很难见面的,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。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是没有女眷的,皇后宴请公主福晋也是没有王公大臣的。不仅这样,就连皇帝和先皇帝的太后、太妃、太嫔们,除生身母亲外,要见面也是有严格的规定。只有当男女双方年龄都超过50岁以后才有可能见面。男女授受不亲,后妃除了皇帝和太监以外,在宫里一般是见不到其他男人的。
宫中不同级别的宫女衣着如何区分?主子赏的衣料宫女能否穿在自己身上?
剧情回放:皇后、华妃贴身宫女以及甄嬛娘家侍女流朱、浣碧,衣服料子质地比其他宫女要高级很多。
——宫中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,以及宫女等,都是有严格等级的。清朝是等级社会,宫中更是等级森严。穿衣、配饰、吃饭、喝茶、吃肉、月俸、赏银、例银、用具、房间大小等等都有规定。后妃不同等级配给的宫女也是有规定的。总之,从头到脚,从吃到穿,都有规矩。
清朝宫女和太监“对食”是否违反宫规?清朝有无慎刑司这一场所?
剧情回放:槿汐为求苏培盛帮助甄嬛,来到苏培盛外宅,答应和他“对食”,后被敬妃告发。两人被关入慎刑司。皇帝宽恕他们,并把槿汐赏给苏培盛为妻。
——宫女和太监“对食”在明朝有,清朝是禁止的,个别偷着干,也可能有。清朝皇宫的内务府有很多机构,其中就有慎刑司。宫中的太监、宫女违规、犯法,不交刑部(法院)处理,而是由宫廷内部“司法”解决。其实,这些事都要报告皇帝,皇帝决定了再由具体部门去办。
宫女可以随便和皇帝见面并得到册封吗?
剧情回放:华妃为了给自己的家族探听风声,把自己的贴身侍女颂芝送到皇帝身边奉茶并得到宠幸。
——皇帝和宫女一般是不见面的,这个有明确规定。一般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只有太监。皇帝在宫里除太后、后妃等,是难得见到女人的。
历史上雍正共有多少子嗣?雍正皇帝有过龙凤胎吗?
剧情回放:剧中皇帝只有弘时、弘历、弘曕三个儿子,其他儿子不是病死就是被害死。女儿也只有温宜、胧月、灵犀少数几位。其中,弘曕和灵犀是一对龙凤胎。
——雍正一共有10个亲生儿子,先他而死六人,削除宗籍一人,他在世时和最后要传位时可以选择的有三个,除了老四弘历、老五弘昼外,还有一个是弘曕,只有三岁(虚岁),太小。雍正帝没有龙凤胎的子女,清史里没有记载过哪个皇帝有龙凤胎子女。这个弘曕,六岁过继给允礼。允礼在乾隆三年病死,没有儿子。经庄亲王允禄(康熙帝第十六子)等奏请,乾隆帝赐准,将弘曕过继给了允礼为后。
皇上和妃嫔之间应该怎么称呼?妃嫔能自称臣妾吗?
剧情回放:在甘露寺雍正皇帝见到久别的甄嬛,甄嬛称雍正皇帝四郎,雍正皇帝称甄嬛为嬛嬛。还有很多场景是妃嫔自称臣妾。
——妃嫔侍寝时,见了皇帝紧紧张张,没见过清代后妃见了皇帝叫某某郎的。正史都不记载这些事儿,就像家里称呼个小名一样。现在电视剧里这么演,也不必太较真。
皇帝的继位遗诏真的是藏在大殿“正大光明”匾后面吗?
剧情回放:雍正死后,甄嬛对众大臣说,皇帝的继位遗诏藏在大殿的“正大光明”匾后。
——雍正元年八月,雍正帝当着皇子和诸位大臣的面立了个规矩,就是秘密建储。这个问题康熙帝和顺治帝都没能解决。立储是个很敏感的事儿,不公布容易发生意外和争夺;公布的话,首先是储君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,另外他自己也容易骄傲。但是不立储也不行,万一皇帝突然死了,又会引发皇子间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。于是雍正帝就创立一个新规:秘密立储,把遗位诏书装在锦匣里放在乾清宫“正大光明”匾后面,皇子们谁都不知道立了谁,大家都得努力修养自己。这个办法的好处是避免因皇位继承而宫廷内讧,不好之处是皇位继承只有皇帝一人说了算,将清太祖努尔哈赤、太宗皇太极时的贵族共议国君的“贵族共和”演化为“君主一尊”。这项制度,只在雍正、嘉庆、道光用过三次,也就成为历史陈迹。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星辰创作 » 《甄嬛传》背后的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
发表评论